close

說實在的,一直很猶豫要不要花時間寫這本書的感想。

因為,這本書在閱讀結束後,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是──浪費時間。重申一次,無論這本書有多少大師推薦,我都覺得這是本很糟糕的小說。說到這裡,如果有喜歡這本書的讀者,請不要繼續看下去。若你選擇要繼續看下去,麻煩你自行負責所產生的不悅感;畢竟,每個人有自己的感受,我們給予尊重,也請尊重我是這個部落格的版主,請不要在這裡跟我筆戰──我沒有興趣爭論這些關於主觀意識的是非對錯。

 

好了。

 

預防針打過了;如果你還是決心要看下去,那就看吧。

 百合心書封  

評論中說這本書有東野圭吾推理邏輯,我非常的反對這個論點,它既沒有東野圭吾縝密的邏輯細性,更沒有他深刻描繪人心的能力;實際上《百合心》這本書的邏輯是非常模糊的;它只是如實地陳述一些心理狀態,按著時間軸寫下去,其中並沒有什麼需要推理或難解之處──除了一開始推理日記作者性別的那些橋段,還算有看頭外,其他部分都沒有任何難度。

 

再者,我對這本書中,對愛的觀點很不認同。一再出現的自我安慰說法,甚至到男女主角彼此的邂逅,都用

 

「殺人不只是為了百合心,更是我得到你的唯一辦法,也是守護你的最後手段──」 

 

「殺人」合理化的觀點一再出現,一再自我安慰這是命運地安排,這讓我讀的很不

暢快;故事中,男主角一直所提及的「贖罪」的觀點──男主角因為罪惡感而性無能(這是贖罪),所以他也以為女主角是為了某種贖罪才做性工作者。他們彼此因為同樣的罪而結合,最後,當女主角的家人發現自己的女兒是殺人犯時竟然採取「自行解決」地辦法;所為的自行解決,就是餵女兒吃下安眠藥,然後打算把她丟到水庫,用殺人償命的方式,去做贖罪的決定。

 

拜託!難道你們這樣就不是殺人嗎?

你女兒的精神問題你不去面對,就只是因為她是殺人犯而決定了斷她,這樣做根本不是贖罪,而是逃避吧!你們只是害怕受到社會大眾的「異樣眼光」,或是「再也無法過平常人地生活」被這樣的恐懼蒙蔽了頭腦,然後自我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罷了!對照東野圭吾的加賀恭一郎系列小說「紅色手指」,《百合心》的家庭根本沒有真正的去解決任何核心社會問題。引用東野圭吾《畢業》一書中對白:

「建構於謊言之上的事物,難道就有價值?」  

為了隱瞞女兒是殺人犯的事,這個家決定抹殺「她」,丈夫默許讓她的家人殺「她」 ;因為孩子是無辜的,所以母親的角色就由「她」的妹妹取代吧!而這個病態的現象竟然還在序文處被寫為「日本正常的現象」一樣讓我質疑是在合理化這本書邏輯的說詞。

 

這個故事裡,曾來沒有人去真正面對事情的真相,所有人都被「現實」所震懾而對女主角撇開臉。連孩子也成為謊言的犧牲者,所有人一味認定找個「偽媽媽」是最好的辦法!

可是謊言就是謊言,那些莫名違和感,早在孩子心中埋下困惑   

然後整個故事的主題就是,「用謊言來守護幸福,是很正確的事!」

搞什麼呀!哪裡正確了?這個故事的觀點非常偏頗,作者並沒有寫出一個殺人犯真正擁有的心理狀態與變化,對殺人犯的心只是輕描淡寫的陳述,並且選擇性的陳述──連故事女主角的兒子亮介,最後都用殺人來守護他的愛人,完整貫徹

「殺人是守護你的最後手段──」這句話,非常病態的作品,病態至極!

 

合理化自己的行為,到自己都迷失自我的程度。

而且這個故事架構非常不合理,實際上女主角雖然服下大量安眠藥,但是卻沒有被殺,然後就因為一句「有你這樣的人在,周遭的人都會變得不幸。」然後就大澈大悟,脫胎換骨,捨棄原本的姓名身分,辛苦的在異地活下去,然後再次回到男主角面前時就已經變成幹練又溫柔的女人!?等等!是不是省掉什麼細節?而且這個變化也未免太大,應該是寫作的重點吧?結果作者用一句「現在我沒有時間有沒有體力詳細說明她是怎麼活下來的──」竟然用這一句就想交代過這段極度重要的過程!?

 

這讓我徹底了解作者性格──習慣省略描寫某些面對真實人生的過程,她以為人只要離開一陣子就會改變了,然而改變並非憑空會改,需要某些心理上的轉化完全沒寫,拋棄女主角的那家人也沒有任何感覺心理負擔──他們是捨棄自己的家人耶!?不可能當作完全沒發生事情一樣,但是作者一樣沒描述這個部分

 

結果,「不面對真相」、「不合理的心理轉折」、「不清楚描述故事該有的細節」三個致命缺點,讓我第一次讀完小說以後非常憤怒!這本小說只是用華麗又聳動的題材被包裝,實際上一點營養也沒有!我不懂故事的最後哪裡被救贖了?我更不懂這些評論者感動萬分的點在哪裡!?

 

我只是覺得,這是ㄧ本闡述這個「有條件的愛」的世界。許多人愛一個人,都是有條件的──是殺人犯就不能愛、不如我想像的就不能愛;甚至自己因為殺過人就譴責自己萬分,對自己與別人都用層層的條件在愛,是ㄧ份讓人窒息的愛!她殺人,卻有著某種莫名的原因──這個原因身為家人就算不想也必須面對;她殺人,卻仍深愛著自己的孩子──這個真相不應該被隱瞞,只因為媽媽是殺人犯。

 

建構在謊言之上的愛,所架構出的仍會是虛幻的幸福──這件事情,作者並沒有告訴我們,她用「坦然殺人」這樣激情的辭藻做開頭引人注目,自我滿足的華麗麗撰寫著殺人過程與心態,結果卻自己也無法解釋這個行為背後所隱含的洞見,只好扭曲一些真相,讓人以為這就是愛──談不上是推理小說,犯罪小說嘛…….勉勉強強吧!總之,對我而言卻只是缺乏營養的垃圾食品。 

 

arrow
arrow

    文青狐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